蒙古学学院是呼伦贝尔学院最早成立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院系之一。至今已有45年的办学历史。学院成立以来,培养的“德才兼备”的蒙汉兼通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活跃在基层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工作第一线,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公务员、翻译、编辑、记者、宣传、秘书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工作,大部分已成为业务骨干。其中,也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自治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家和诗人,并有相当多的人担任了基层领导职务。40多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为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特殊贡献。
学院现有教职工29人,专任教师21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人。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教学团队1个。
近5年,学院教师成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编纂出版10余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自治区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项,乌兰夫蒙古语言文字奖获得者3人。
近几年蒙古学教学科研队伍除了承担着呼伦贝尔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蒙古部族的语言文化研究工作,还承担“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三少民族语言文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2022年招生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社会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为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蒙古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文学修养,具有蒙、汉语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翻译能力、运用蒙、汉文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能力,熟练掌握班级管理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中学蒙古语文、汉语文教师的师范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可在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蒙汉双语相关工作。2020年本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
主要课程:文学概论、蒙古族文学史、写作学、语言学概论、现代蒙古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蒙汉翻译学、汉语应用文写作等。
社会学: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社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调查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西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文化社会学与游牧文化 、民族社会学与民族问题、蒙古民俗学、人类学概论。